在國外還叫老外foreigner,台灣人最常錯的換位邏輯
  Peter第一次出國,去美國旅行,他告訴在美國的朋友說:I saw a lot of foreigners!
  這句話老外聽了其實會不開心。
  
誰才是foreigner?
  Foreigner是「外國人」,本身雖沒有貶意,但出國旅遊時,你不能稱其他人是「外國人」,因為這時我們自己才是「外國人」。
  直接稱老外是foreigner 也不禮貌。曾經有一位學生在餐廳裡和和朋友聊天,說這裡好多foreigner,結果旁邊的外國人很生氣地。在英文語境裡,直接講出「哪裡人」會比「外國人」來的禮貌。
(不佳)Danny is a foreigner. 
(較佳)Danny is American.
  直接說Danny是美國人比「外國人」好。
   
  除了foreigner之外,還有一些我們常不自覺用錯的表達:
  大學幾年級不是“grade”
  我大二。
(X)I am in 2nd grade.
(O)I am a sophomore. /I am a college sophomore.
  Grade(年級)這個字只用在講小學幾年級,大學的年級依序是:
    - 大一 freshman
   - 大二 sophomore
   - 大三 junior
   - 大四 senior
   
   
  Enjoy看來簡單,其實容易錯
  昨天的派對我玩得很開心。
  (X)I enjoy very much at the party last night.
(O)I enjoy myself very much at the party last night. 
  Enjoy意思是享受,中文裡我們會說我很享受,但在英文裡enjoy一定要要受詞,也就是一定要有享受的對象。
  
Boring少講一點比較好
  我今天很無聊。
  (X) I’m very boring today.
  boring拿來形容「某件事」很無聊,bored才是指人。但「我很無聊」I’m bored的說法在英文其實也不常見,直接指出你想做什麼比抱怨好。
比起「我好無聊」,不如直接給建議:
 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movies? 你想去看電影嗎?
I want to try that new Italian restaurant. 我想試試新開的義大利餐廳。